close
為免因為抱怨部份公務人員而傷害認真奮發的另一些人,也不想以後離開這,除了吃喝玩樂的回憶啥正面思考也沒有,所以,要提提這位秘書。

和她接觸是因為經費、標案、搬遷、執行率...等等這些想吐的業務。而每次談話,不論當時狀況有多糟,我有多白目,爛攤子有多難喬,她總是笑笑的。

她走路姿態很挺,遇到不能忍受的事會稍微大聲,看到不屑的人即使在會議中也會變臉──有禮貌的那種,相對於我的瘋狂惡劣回應而言。

不過,每週開兩個會,除了偶爾趁空背後罵人,從沒講過自身的事。

今天去參加新進人員講習,人事室安排她做新校區的簡報,也許是看到這群大工讀生,想要勉勵我們,她講起公務人員生涯。別人私事別提态詳細,約略來說,她歷經三種職涯的轉換,而每次都是在手上工作獲致好評後,問自己「我就這樣了嗎?」然後,就往下個階段前進。

而在每個階段,她總是願意承接別人不願學不願做的事,如去各種延習,從倚天一路到微軟,甚而是蘋果。所以她能夠快速的累積各種能量,支助下一階段的動力。不知道,沒關係,我們學。沒人去,沒關係,我來做。討人厭,沒關係,我當壞人。

當公務人員,特別要當個沒打算有出息的公務人員,其實很容易。就看我,連個資格都沒有,就學了一堆壞習慣,以及遇到事情的負面思考。

再怎麼有出息的人,光要克服因為比較而帶來的不甘心,因為嘗試突破帶來責罰的陰影,久了「不做不錯」、「依法行事」,其實是很能理解的。所以,不管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有多不同,在這種體制下,能想要有不一樣的生涯,並且願意多做些什麼,就是件不容易的事。

問自己「我就這樣了嗎?」的人很多,但有能力與毅力跳出既有巢臼者鮮。除了怪時運外,我們滿口應然,什麼原因都分析過了,就手腳不曾多做一分。權利與義務不是同時思考,多半是考量權利後再來談義務,再來談的意思是不一定就會負義務。

好聽話人人會說,講自己豐功偉業講得面不改色的人多得是,但我們不一定會相信。信與不信取決於相處,而從她日常做事,我信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y 的頭像
    Kay

    Yichen's world

    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