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梅姬倒刮台灣又逢大潮,不少人都是挫咧等,焦慮時就不由自主轉著新聞台,看那些沒有新消息的新聞。轉著轉著總免不了看到談話節目,這一瞄過,真是深感無趣──過了一個月還在談陳菊919那天的兩個小時行程。
我討厭談話節目,因為好吵,與談者非不「樵」人不能表達自我立場。可依報紙現在慘兮兮的銷售量,會定期收看談話節目的閱聽人,恐怕比閱讀報紙社論的多很多。假定媒體受政治勢力影響(或控制),則談話節目上的議題亦是其影響範圍,含有主控人想說及想要人家這樣想的內容。換言之,若要看不論是政府、政黨甚至是媒體所提出的「議題」為何,談話節目的主題或是方向,應該可以代表一部分的趨勢。
回到陳菊919的行程問題,這無疑是政治議題之一,但我真的很懷疑,那影響力是否有大到過了一個月還在談,沒有新進展跟新證據還能談。以前用凍省和興票案整死了宋先生,內線交易成為天下圍攻的養份,就連花博與新生高都是金額龐大到難以忽視,裡頭的細節眉角多,講過多少遍可能都有莫名的推論可以談,可是,陳菊去休息兩個小時?講一個月?
選舉只剩一個多月,喊得出的議題只留在市長颱風天的休息行程不合理,實在詭異。花博案現在的爆料與追蹤內容,已是不起眼甚至是有點罵到不合理的事(志工的工作分配不均?)新生高也已經進入法律的程序,但還是端得出場面的說嘴。但反觀高雄選情議題,楊先生脫黨參選占了幾天,其它許多議題都淺嘗即止,世運弊案咧?高捷弊端?
選舉上,能夠打擊對手,應該沒有人會手軟,只剩一個多月了,還提不出什麼,只有兩種可能:沒能力,以及不能打。沒能力,就是根本找不到著力點,那是否是平日都不瞭解?或者是沒有能夠說出所以然的人?主帥不瞭解還有幕僚,幕僚還不瞭解,那有沒有要認真玩啊!不能打,就比較微妙,曾是同志所以利益悠關不能打的事太多,但非同志又不打,是為了什麼呢?因為大家都是「無役不與」嗎?
希望,這個月有個精彩轉折,所以談談別的事吧!